川观新闻记者 王成栋 燕巧 阚莹莹
7月8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问题整改暨工作推进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强调,全力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整体战翻身仗,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本次高规格会议召开的背景是,去年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中,四川排名靠后。而在国家考核评估与四川省内自查中,还发现了一些需要整改的问题。
本次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开至县级,全省161个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的县 (市、区)设分会场。那么,这场高规格的会议,对打好翻身仗做了哪些部署?
谋
充分认识工作的重要性、严峻性和复杂性,坚决克服“翻篇”思想
会议提出,要动真碰硬狠抓问题整改,确保回归国家考核评估“第一方阵”。
重返“第一方阵”,前提和基础是要对四川所面临的形势和相关工作要求再认识。
与会代表看来,首先是要清醒认识到抓好相关工作的重要性和形势的严峻性,坚决克服“翻篇”思想。
何为重要性和严峻性?
作为曾经的脱贫攻坚主战场,四川防返贫任务艰巨。全省共有欠发达县域39个,国家级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50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6322个。截至去年底,四川共有脱贫人口576万、总数位居全国第5。
因此,必须对标对表中央部署要求,把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作为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和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
特别是,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和“四类”地区(革命老区、脱贫地区、民族地区、盆周山区),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
其次,还要充分认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艰巨性复杂性,必须把扶贫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必须切实抓好考核评估发现问题整改,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精准有力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大家认为,四川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必须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因此,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全面振兴、县域经济发展、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等工作一体推进,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和发展差距。最终,用四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优秀答卷,高质量守住底线、促进高质量发展。
为
直面差距和短板,聚焦六个方面逐一施策抓整改
在本次国家考核评估和四川省内自查中,到底发现了哪些问题?答案是:主要体现在监测帮扶、产业就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和短板上。
大家形成的共识是,本次考核所暴露出的问题,看似是指标数据问题,但实际上暴露出了部分领域和部分环节工作不细致、不扎实。
对于发现的问题,四川已经照单全收。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1+8”工作方案》,对全省整改工作提出了“施工图”。
具体的整改,聚焦六个方面——有效抓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大力推动帮扶产业发展、大力促进脱贫群众就业增收、持续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着力提升重点区域发展水平、增强自主发展的能力和底气。
这些措施均是聚焦问题整改的有的放矢。
把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放在首位的原因是,精准开展监测识别既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制度性安排,也是精准施策、消除返贫风险的前提和基础。而大力推动帮扶产业发展的原则是“巩固、升级、盘活、调整”,重点是要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发展配套保障能力和完善健全联农带农机制。
同时,大力促进脱贫群众就业增收的背后,是工资性收入占全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的70%。整改的措施,指向开展就业攻坚行动、牢牢抓好劳务输出和就地就业、加大劳务输出组织力度、积极挖掘本地就业岗位。
“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是巩固脱贫成果的底线要求。整改措施,包括“控辍保学”和全面落实分类资助参保、先诊疗后付费、大病救助等政策,同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住房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及时消除季节性、临时性缺水问题。
提升重点区域发展水平被提及,因为促进脱贫地区加快发展,是过渡期巩固脱贫成果的关键重点。因此,要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和欠发达县域,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级支持政策措施,保持易地搬迁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稳中有增,开展好“1+1”结对帮扶、国有企业带县三级联帮等工作。进而,推动前述地区加快追赶、跨越发展。
增强自主发展的能力和底气,关键是要强化扶志、扶智工作导向,调动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主动性、创造性。主要措施,包括盘活用好现有资产、强化政策激励和职业技能培训和鼓励勤劳致富等。
策
明确职责、强化联动,确保整改责任不落空、工作不断档
这些整改措施,如何落到实处去?
会议提出,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持续用力推动中央和省委各项部署要求落地见效。
首先是压实责任。会议强调,要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各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行业主管部门的责任,确保责任不落空、工作不断档。
根据此前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责任落实监督检查专项工作方案》,整改工作的责任主体为21个市州、161个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以及省、市、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同时,对问题整改实行省直行业主管部门、地方党委政府“双台账”管理,整改成效“双销号”评估机制。
这些部署已经开始在基层生根发芽。
在凉山,当地将全面压实包保责任,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的责任体系,建立“1+7+41”工作体系,对标对表4个方面27项考核评估内容,逐一量化、细化工作要求。全州还将组建7个研判组,每周开展分析研判,做到提前预警、及时整改、消除隐患,同时统筹41个有巩固任务的州直部门,制定州、县、乡、村“三落实一巩固”工作清单,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在通江,将实施“八大行动”,集成能力对标补短,整合资源力量向巩固脱贫成果集中。在资金投入上,今明两年县本级财政分别新增2000万元,集中攻坚补齐巩固脱贫成果中的短板弱项;在群众增收上,推动特色产业成链发展,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一户一策精准施策,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在帮扶力量上,选优配强驻村工作队伍和帮扶干部,坚决不落下一户一人。
还要加强部门联动、协同作战,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并保持严实的作风。
其中,在部门联动上,此前四川已经明确,要求各整改工作牵头单位、行业部门之间强化信息互通、工作联动,按月报送工作推进情况。协同作战方面,四川将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深入开展“浙川企业乡村行”等活动,合力打造更多飞地合作园区,同时深化“万企兴万村”等行动。